摘要 : 11月22~23日,2023年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培訓班在廣西南寧舉辦。培訓班全面總結了今年地質災害防災減災成效及主要經驗做法,客觀分析了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風險挑戰(zhàn)。
據悉,今年1~10月,全國共發(fā)生地質災害3596起,造成74人死亡失蹤。與前五年同期平均值相比,地質災害發(fā)生數量、造成的死亡失蹤人數分別減少33.6%、43.9%。
會議認為,2023年防災減災積極成效的取得主要得益于:一是黨中央、國務院高度重視和堅強領導;二是自然資源部黨組精心組織、周密部署;三是各級地方黨委、政府及相關部門積極努力;四是隱患綜合遙感識別、風險普查、精細調查、人技聯防監(jiān)測預警、綜合治理、避險移民搬遷等各項綜合防治措施發(fā)揮了重要作用。
會議指出,我國地質災害點多面廣量大,隱蔽性、復雜性、突發(fā)性、時空不確定性和動態(tài)變化性強,“存量多”“變量大”“增量快”,防治任務重。極端天氣、地震頻發(fā)等引發(fā)地質災害的風險依然較高,人類工程建設活動等加劇了地質災害防范難度,防治工作仍存在薄弱環(huán)節(jié)。
會議要求,做好2024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,要堅持底線思維、問題導向和系統觀念,更好統籌發(fā)展和安全,以進一步健全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、有效減輕災害風險為主線,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精準發(fā)力。一是夯實各級防災責任,特別是生產建設、運營維護單位的防災主體責任,落實各項防災措施;二是做好重大基礎工作,提升綜合防治能力;三是加強平戰(zhàn)結合,突出做好汛期防御;四是加強頂層設計和項目管理,全力做好國債項目,用足用好國債資金,切實提升災害防御能力;五是做好值班值守,強化信息報送,采取有力措施堅決防止災害發(fā)生后出現不報、瞞報、謊報等現象。
培訓班上,有關專家就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、“隱患點+風險區(qū)”雙控體系建設、地面沉降調查監(jiān)測、隱患綜合遙感識別、值班值守和信息報送液壓直推式鉆機等進行了講解,廣西、四川、甘肅等省份交流了經驗做法。
我要評論: | |
*內 容: |
|
驗證碼: |
|
共有-條評論